“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是饶宗颐的诗句,更是人生哲理。不磨就是不朽,中国人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饶宗颐爱说,“我每天坐在葫芦里”,并引用明代诗人余善的“一壶天地小于瓜”。因静而远,因耐苦而自在。
成功贵在有静心。《大学》有载:“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一代通儒饶宗颐以淹博著称,仅《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就有14卷20大册逾千万字,分为史溯、甲骨、简帛学、经术、礼乐、宗教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等领域。饶宗颐通晓多国语言,包括梵文、希伯来文,熟知古代楔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
一代通儒如何炼成?饶宗颐以“辛苦待春锄”自况学术生涯,把个人比作农耕夫。他说,“我的求知欲非常强烈,这种求知欲征服了我整个人,甚至是吞没了我自己。虽然搞学问非常辛苦,非常枯燥乏味,但我觉得是一种乐趣,乐在其中”。成功胜在能吃苦,“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学术界推崇饶宗颐治学的“奇正论”,他却说,别人说我是奇人,只对了一半。老子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我是“正义立身,奇以治学”。立身做人要正,可做学问必须出奇制胜,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的。1982年,饶宗颐提出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三重证据法”,后力倡力行利用新出土文物推动了甲骨文、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与深化。
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是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东西。饶宗颐谈到弘扬中华文化时说,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弘扬正气,秉持正直,坚持正义。他曾说,茶、瓷器和玉器都是中国要素。西方人爱喝咖啡,中国人爱喝茶。咖啡是刺激性的东西,属于冲动文化;而茶是冷静、理性的,属于和的文化。茶文化讲究一个“定”字,就是心力高度的集中,内心安定才能实现心“定”。他还赞赏中华文化的“隐”,说中国人讲究情理法,有问题可以坐下来商量,先讲人情,不是有了分歧和争端就要打仗。这个很好,不打仗就能解决问题。
学术界还将饶宗颐与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季”。季羡林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饶宗颐则多次谈到“天人互益”的观点,并作了详解:今天通行的《易经》,第一卦是乾卦,第二是坤卦,最后一个卦是“既济”和“未济”。“济”是成功,事情已经做好;“未济”就是还有未来,有很多要做的,表示保留“有余”,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马王堆出土的《易》卦排列,是汉代写本,最后一个卦,就是“益卦”。“益”也是积极有建设性的观念。不懂“天人互益”,就变成“互害”了。所以,饶宗颐提倡天与人互相补足,一切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