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火热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指挥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第一人——罗浪。
这不禁让人想起北宋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但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又将是明天的历史,不妨回望一段历史上的昨天、今天、明天。
“人也被打散了,枪也被缴获了,就剩下一个军乐队了,算是送给老师的见面礼吧。”1947年,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被俘虏后,见到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的聂荣臻,说了这段“开场白”。
剩下一个军乐队?时任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乐队队长的罗浪,闻讯后非常惊喜,赶紧缠着上级说,请把军乐队留下来,千万不要遣散,以备将来之需。几天后,聂荣臻叮嘱时任华北军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张致祥:“尽快将国民党第三军的军乐队收容过来。”受领任务后,张致祥对罗浪说:“赶紧带人把国民党第三军军乐队收容过来,以此为基础,成立我们自己的军乐队。”
罗浪何许人?1937年,从马来西亚回国。后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受业于冼星海、吕骥等恩师。1941年,他与魏巍合作谱写的组歌《狼牙山五壮士之歌》,开启了《哀乐》在国家典礼仪式上的先河。
当时,参加开国大典阅兵的队伍,使用的全是缴获来的战利品。军乐团的乐器、战士手中的枪支,从天安门前经过的每一辆战车、每一件战利品上,都留有共产党人28年艰苦奋斗的痕迹。罗浪回忆说,只有一样例外,那就是演奏的乐曲:《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9月27日,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代国歌。
阅兵式上采用什么乐曲?当时有人提议按老规矩办,采用旧军队的阅兵曲,即德国的乐曲;也有人主张“一边倒”,全部采用苏联“老大哥”的乐曲;罗浪则提出第三种方案,用经过改编的我军某些革命歌曲。
新中国的庆典,为什么不用自己的乐曲呢!阅兵指挥部主任杨成武让罗浪连夜起草一份文字方案,聂荣臻批示:“同意用我们军队自己的曲子,请五大书记审阅。”毛泽东挥笔写下“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9个大字。
秋天的北京,天高云淡,灿烂的阳光下,乐管泛金,乐鼓流银。1949年10月1日14时50分,军乐队奏响《东方红》欢迎曲。15时,大典司仪林伯渠宣布庆典开始。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话音刚落,罗浪就按预定程序指挥军乐队奏起国歌,天安门广场上,顿时欢声雷动,200人的演奏,没有错一个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