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晶晶 通讯员 樊其燕
祖孙三代用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为石油石化事业奉献青春。他们是90岁的齐柏年、60岁的齐大庆、35岁的齐慧。
6月15日,记者来到齐柏年老人家中采访。
齐柏年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块红布,颤抖着双手,把十枚沉淀着岁月印记的功勋章和立功证书一一排列。
当兵14年,他参加过多个战役。十枚功勋章,是对他保家卫国、出生入死的褒奖,更是对敢打敢拼、英勇无畏的赞誉。
1960年,齐柏年怀着“为国争油,为民争气”的决心,服从部队的转业命令,投身到大庆石油会战中。
当时条件艰苦,很多人得了浮肿,吃不了苦的都想办法调走。凭着“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定信念,齐柏年留了下来。
冬季的大庆,最冷时零下40多摄氏度。为了解决冬季油井保温问题,在天寒地冻的井场里,齐柏年忙了三天三夜,一座“油井保温房”应运而生。
1962年,齐柏年从大庆采油队调入输气队当队长。天然气不够用的问题迎面而来。他走遍井场发现是炊灶技术落后,燃烧不充分造成浪费。齐柏年带着技术骨干,用“土办法”,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成功做出陶瓷红外线节气燃气灶,并大量生产,彻底解决了油区20万人的吃饭问题。
1966年,齐柏年转战到江汉石油会战,担任采油队队长。面对血吸虫病、出血热等地方病的威胁,齐柏年顶住一切困难,和大家战天斗地,赢得会战胜利。
齐老的儿子齐大庆因在大庆油田会战时出生,取名“大庆”,老人希望大庆精神能在儿女身上传承。“组织让干啥就干啥。”齐大庆说,受父亲影响,初中毕业的他到江汉油田史家湖农场接受锻炼。凭着吃苦、能干,他很快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从第四石油机械厂热处理工、安全科安全员、生活服务公司助理工程师干起,成为汽修厂厂长、书记,汽修厂年创收从十几万元增加到300万元。
2003年,正在修理厂红火的时候,组织上把他调离汽修厂。他毫无怨言,服从组织安排。
随后的11年里,齐大庆都在外面“飘”着。虽然每年都有身边的同事回到襄阳,但他从未向组织提及“调回”二字。背井离乡的他,休假少之又少。没有人知道,当齐大庆的父亲住院检查需要儿子床前尽孝时,他正在白沙湾站筹备南京处第一个由站队承办的QC成果发布会;也没人知道,当岳母重病住院时,齐大庆正忙于公司标杆站队创建,错过了与岳母的最后一面……
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齐慧从小就和石油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2011年,得知单位有补员政策,齐慧放弃了原本优厚的工作待遇,放弃了与爱人相守成都的机会,回到了爷爷和父亲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无论在哪里,她都踏实做事。“爷爷是第一代,父亲是第二代,我是第三代。我应该继承他们身上‘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传好接力棒。”齐慧这样说。
(作者: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