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晓丽 通讯员 董龙飞)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为民办事解难题;社区网格员走街串户,精准服务居民;在职党员就地认领“微心愿”,满足困难群众需求;农技推广员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田管;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市民办事更加便捷……
今年,樊城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服务中心的大事,企业发展的要事,群众关注的“小事”,基层治理的难事,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升温度、见深度、显力度。
把“项目清单”变成“民生清单”
“公司运作怎么样?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去协调?”“项目建设推进如何?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下基层、进车间、访民情,在每一次的走访调研中,樊城区委书记郭方芳,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鹏飞总会询问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需求等情况,对遇到的困难问题,给予现场办公协调解决。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在为民服务上力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樊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的生动写照。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区委带头扛责在肩,做好示范带动实践活动,区委书记郭方芳主动领办一号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加速打造美丽乡村,建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他区级领导结合分管工作领办实事,重点项目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社区居家养老、老旧小区改造、应急体系建设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得到有力落实。全区300余名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层层领事办事,聚焦领办实事破题解题,牵头完成实事项目210余项。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模式,组织3700余名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认领5000多个“微心愿”,有效帮助社区群众解决了一件件急难愁盼的问题。
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台账上,樊城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振的任务栏中清晰地打了勾,今年6月,他领办协调解决云牧“城市之光”项目正式用电问题,经过与襄阳供电公司、樊西新区管委会、项目秘书单位多次沟通协调,科学制定供电方案,解决了长期困扰该项目的正式用电问题。
“领办实事项目,建立精准台账,做到每名党员干部办理的实事项目名称、举措、时限、进展等情况一目了然!”樊城区委组织部干部林天新在整理每月各单位报送的实践活动台账时说:“这些‘问题清单’就是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
在聚焦企业发展中,樊城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抓招商、抓项目、抓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抓住主导支柱产业,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开展针对性招商,全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签约项目投资额大幅增长。将联企帮企作为稳工达产的“先手棋”,持续推进“百名干部进百企”和两新党建“牵手行动”,11名区委常委直接联系指导11家重点龙头企业,112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下沉包保112家规上企业,在规上企业开展“一企一警”挂牌包联活动,帮助企业快速解决难题,稳保正常生产经营。将改革创新作为企业活力的“强心针”,大力创建全省营商环境单项改革先行区,率先在全市开展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高效化、智能化,切实做到让企业和办事群众“少跑路”。
把“实事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在樊城区这片热土上,群众的需求就是干部行动的方向。社区的议事亭、小区的活动室,成了与群众交流议事地方,成了倾听群众诉求的厅堂。
着眼于上学、就业、看病、养老、居住、出行等民生实事,樊城区进一步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共治共享新载体。马道口社区创新推行“党员群众‘1+1’、物业服务‘1+1’、新旧小区‘1+1’、新老文化‘1+1’”的四个“1+1”治理模式,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居民更有“归属感”。汉江北路社区建成全市首个标准化老年“幸福食堂”,通过餐费补贴、送餐上门等服务举措,解决了社区周边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打造社会安定新环境。全区10个镇(街)和157个村(社区)全面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和工作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营造教育公平新局面。樊城教育通过严格均衡分班、严格教学要求、严格作业调控、严格考试管理,实现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三个提高”,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有效缓解了社会教育焦虑。
把“意见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在立业路社区居委会,“周四有约”成了社区工作常态化机制,每周四由小区党支部牵头,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居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都会收集整理后通过“周四有约”召开会议解决。华都新村小区居民就是“周四有约”的受益者们,他们反映的小区无人管理的揪心事,通过议事得到了解决,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大的改观。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樊城区坚持深入了解基层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建强组织、锻炼党员、凝聚群众,将活动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一线闪闪发光。
立足全区153个“红色驿站”,樊城深化推广“七点半岗哨”服务载体,打造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桥头堡”,5964名“双报到”党员积极投身岗哨一线,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通过“社区+物业”,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物业介入难、服务不到位、基础设施老旧、居民需求多样的问题,党建引领实现长效治理。全区1004个住宅小区因地制宜选择管理模式,物业服务已实现全覆盖。同时,樊城建成全市首个区级“一网统管”指挥中心并投入使用,探索跨部门联动的快速处置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落实“三哨”机制,逐步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同步推进“互联网+党务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延伸,加快区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助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作者:王晓丽 通讯员 董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