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期“樊城好人”
名单出炉
一起来看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身边好人”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樊城区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经层层推荐、征求意见、综合评审、网上公示,傅楚华等8人荣获2023年第一期“樊城好人”称号,现将名单和事迹予以发布。
樊城区2023年第一期“樊城好人”名单:
● 敬业奉献4人:
傅楚华 行走在刀锋上的医者:无影灯下 是我的战场
潘红艳 板凳教师:丹心育桃李 真情献教育
李少国 “襄阳守城人”:欢迎搭载记忆时光机
高 琪 云端守卫:筑基“一网统管” 护航网络安全
● 诚实守信1人:
曾成龙 90后“龙掌柜”:用诚信经营美好生活
● 孝老爱亲1人:
王玉凤 二十年无悔付出 坚守三代人的理想
● 助人为乐2人:
薛 灿 援藏检察官:在海拔3700米 感受信仰的高度
曾 强 社工“大哥哥”:春雨润心 播撒大爱
一起来认识一下
这些“樊城好人”吧
行走在刀锋上的医者:无影灯下 是我的战场
人物简介:傅楚华,男,中共党员,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事迹简介:“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这句话是傅楚华牢记在心的准则。通宵达旦的手术是他的日常,在手术台上时精神抖擞,镇定自若,娴熟操作,直抵神经中枢,毫厘不差,下了手术台后,他才突然觉得疲惫不堪,坐在手术室的地上就能睡着。十余年来,不停与时间赛跑,没有豪情壮举,没有传奇色彩,傅医生早已记不清无影灯下经历了多少的战斗,将他的热血,献给了患者,献给了临床,献给了科研,献给了孜孜以求的医疗事业。2015年,作为襄阳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傅楚华率先在襄阳市成功开展神经内镜手术,填补该领域的市内空白。2022年,该技术被初评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是襄阳市神经外科领域唯一获奖项目。他用行动践行着一名人民好医生的誓言。
板凳教师:丹心育桃李 真情献教育
人物简介:潘红艳,女,中共党员,襄阳市第四十八中学教师。
事迹简介:参加工作三十六年来,潘红艳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2020年年初,由于疫情她被迫滞留国外,为保证学生学习不受影响,她克服时差等种种困难,夜间备课,白天给学生们上网课,没有落下过一堂课。今年年初,在脚踝骨折的情况下,她仍然时时牵挂教学教研工作。医生建议她静养一个月,可潘老师放心不下班上的孩子,她仅在家调整了一周,便拄着拐杖重新回到了校园。她说,“今年是我最后一年任教了,给学生们上课,上一节,少一节,我不想浪费。”上课时她的脚不能用力,又为了方便了解学生情况,潘红艳老师就直直地跪在板凳上给学生们上课。潘老师不仅关心眼前带着的学生,即使是已经毕业的学生遇到困难和她倾诉,她也同样会热情地给出建议和帮助。潘红艳老师秉承着“丹心育桃李 真情献教育”的初心,在教育这片热土上默默耕耘。她的精神不仅鼓舞了更多的青年教师,更是在学生们心里种下了热爱与奉献的种子。
“襄阳守城人”:欢迎搭载记忆时光机
人物简介:李少国,男,樊城记忆生活馆负责人。
事迹简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襄阳人,李少国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他自1999年开始创业以来,一直躬耕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传播工作,为襄阳市文化旅游行业及收藏事业的发展献智出力。2021年,李少国在樊城解放路人民剧场原址(原芳姿商场)投资建设樊城记忆生活馆。此馆展出了2000余件和襄阳城市变迁有关的物件,并长期对外免费开放。李少国认为,昔日繁华的解放路商圈承载着襄阳地域文化,特别是老樊城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和时代记忆。他斥资2000万元,以陈老巷历史建筑风格为指引,结合徽派室内建筑特色,打造出襄阳最具特色文化体验感的室内街区——樊城记忆生活馆。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展示老樊城的老照片、老物件、老字号牌匾、城砖、瓦当等,用实物提升视觉冲击,营造强烈的体验感,潜移默化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了弘扬襄阳的传统历史文化,李少国一直身体力行,甘为“襄阳守城人”,为千古襄阳城变得更美、更繁华添砖加瓦。
云端守卫:筑基“一网统管” 护航网络安全
人物简介:高琪,男,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襄阳市分公司网络和云计算工程师。
事迹简介:2022年深秋,“一网统管”工程在襄阳迎来了一场鏖战,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枢纽和综合平台功能,强化数据赋能作用,构筑安全屏障是当时的重要课题。高琪连续20多个日夜拼搏在防控一线,在襄阳市“一网统管”中的疫情防控工作场景提出了疫情防控点视频接入工作,利用专业技能知识自研“移动监控系统”,解决了公有网络和电子政务外网单向访问安全传输视频的技术难题,通过5G网络安全将疫情防控视频接入城运中心疫情防控大屏场景,为襄阳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高琪善于钻研思考并创新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2022年湖北省总工会组织的首届“e有绝活”大赛中,获得信息技术赛道优秀绝活奖,获得“2023年襄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90后“龙掌柜”:用诚信经营美好生活
人物简介:曾成龙,男,樊城区清河口街道王家台社区“龙掌柜”牛肉面馆老板。
事迹简介:90后小伙儿曾成龙,在樊城区长征路上,经营着一家牛肉面馆,作为“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的受益者,社会用爱浇灌的种子,在他身上生根发芽。“作为一个创业者,诚信就是天!”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诚信经营,把面馆经营得有声有色。2018年,“龙掌柜”贴出告示,免费为遇到困难的人提供A套餐。“不图回报,只希望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五年来,A套餐从未间断,帮助了困难居民二百多人。“只要面馆经营一天,A套餐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这是我的承诺!”曾成龙说。他总想着,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2020年以来,曾成龙多次将口罩、防护服、酒精等防疫物资,送往一线,助力疫情防控;2021年,郑州突发百年不遇的大暴雨,他第一时间筹措抗洪救灾物资,千里驰援,亲自将价值两万元紧缺物资送往灾区。他用精诚至善书写了年轻人别样的青春,传播正能量,弘扬了向上向善文明新风。荣获襄阳市2022年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和全国“奋斗之星”。
二十年无悔付出 坚守三代人的理想
人物简介:王玉凤,女,牛首镇春芳营村村民。
事迹简介:王玉凤既是贤惠妻子、育儿园丁,也是模范儿媳。多年来,她无微不至关爱、呵护家人,全心全意提升家庭的生活水平。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王玉凤始终坚守的初心。2003年,王玉凤的公公被查出食管癌,由于不能进食,严重营养不良,身体每况愈下,只能到医院住院治疗。她毅然承担起照顾公公的责任,将公公视作亲生父亲一般照料。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王玉凤却将孝顺老人这件事坚持了数十年。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公公身体恢复状况良好。在照顾公公的同时,王玉凤仍将家里家外大小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王玉凤的公公、丈夫和儿子三代人都服务于村卫生室,守护着村民们的生命健康。乡村医生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有限,为了支持丈夫和儿子的工作、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村卫生事业,王玉凤不仅一个人承担了所有家务,还在家喂养小鸡来补贴家用。她每天起早贪黑,默默奉献,没有一点怨言。王玉凤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动人的孝老爱亲故事,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当之无愧的道德模范。
援藏检察官:在海拔3700米 感受信仰的高度
人物简介:薛灿,男,中共党员,樊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事迹简介:2020年,薛灿主动报名援藏,于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远赴条件艰苦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检察院,历时1年4个月,跨越两届“双百计划”,系支援山南市院年龄最小、时间最长的援藏干部。在藏期间,他注重民族团结,克服高反,发扬老西藏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发挥“传帮带”作用,在业务指导、案件办理、高原抗疫中奋发作为,取得了突出成绩。他深入山南市12个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县院开展业务培训,对山南两级院办理的各类疑难复杂案件指导把关;他带头办理各类重大、疑难、复杂案件20余件,所办案件均取得良好效果;当疫情在西藏发生,他发挥援藏干部的“领头雁”作用,第一时间报名抗疫志愿者,前往抗疫一线,团结各族干部并肩作战,为打赢高原抗疫阻击战贡献力量。他为山南检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山南市院党组的高度肯定,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检察院“5·13”系列专案嘉奖、山南市检察院嘉奖、乃东区抗疫“最美志愿者”。
社工“大哥哥”:春雨润心 播撒大爱
人物简介:曾强,男,襄阳市春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铁路社区社工站负责人。
事迹简介:曾强,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及管理10年,是襄阳最早全职从事社会工作行业的专业社工之一。他坚守社工信念,以“专业高效地助人”为使命担当,积极融入樊城基层治理工作大局,探索高效助人新模式。他在樊城区策划实施了“大哥哥,大姐姐”困境儿童结对帮扶计划,铁路社区“守护天使”残疾人社会融入项目,五社一心·爱满樊城公益慈善项目和樊城区社会救助服务等项目。曾强督导支持襄阳本土社工机构和社会组织超过50家,培育本土社工人才80余名,参与设计和指导实施的项目达100余个,指导社工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实习200余人,获得国家、省、市各项荣誉19项,其中国家级杂志媒体发表专业文章3篇。
(作者:刘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