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易)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到助力企业群众“一件事一次办”……近年来,樊城区不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创新举措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少了,办事效率大大提升,但还是有一些事项因为种种原因,成为群众一时办不了、不好办的“疑难杂症”。为更好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繁的问题,樊城区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办事兜底服务,由专人专窗进行受理、交办、督办、反馈、回访,确保把问题发现在一线,难题解决在现场,助力企业群众真正“办成事”。今年以来,共有12个难办事项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提升窗口人员工作作风和服务效能。
全面设立,闭环管理,开辟疑难杂症“直通车”。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转发各镇(街)、区直相关部门《关于开展“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服务效能提升专项活动的通知》,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为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重要举措,强化统筹协调力度,配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到专窗接待受理企业群众诉求,形成工作整体合力。二是完善窗口设置。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175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企业群众反映的在窗口办理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过程中,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实现成功受理、成功审批或多次来大厅未能解决等问题,对企业群众的难堵点问题进行及时受理、办理、反馈。三是规范扫码帮办。印制政务服务“难事‘码’上办”二维码宣传海报,在各级政务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张贴“难事‘码’上办”二维码,实现全覆盖,引导帮助企业群众通过线上反映诉求。
问题导向,完善机制,推动政务服务“再优化”。一是健全奖惩机制。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纳入樊城区“高效办成一件事”考核范围。根据各镇(街)、区直相关部门每月材料报送情况,进行考核打分,提高窗口人员工作作风。二是落实全流程要求。按照“一事一表”模式指导或帮助企业群众填写《“办不成事”诉求登记表》,详细填写姓名、联系方式、“办不成事”的原因及具体情况,或者引导帮助企业群众通过扫描“难事‘码’上办”二维码从线上反映诉求。三是坚持对症下药。常态化组织窗口人员强化业务培训指导,对企业群众反映的不好办的事,安排专人专窗负责接待、收集、上报;对难办的事,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会商解决;对不能办的事,及时反馈解释并告知正确办理途径。
换位思考,纾困解难,构建服务群众“连心桥”。一是区直部门协调办。对群众诉求涉及跨层级、跨部门的事项由多部门联合办理,经和市行政审批局、市卫健局多部门联合会商后,区行政审批局为襄阳市中医院前进分院办理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延续换证。区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窗口经与市医保局、谷城县医保局联系,帮助诉求人异地代办职工医保灵活就业业务。二是局长(书记)亲身办。结合政务服务“局长(书记)坐窗口”活动,由区直部门、各镇(街)局长(书记)坐班领导与企业群众沟通,“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推动群众问题“接诉即办”,从源头上减少“办不成事”。三是“帮帮团”帮代办。建立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制度,打造镇(街)、村(社区)业务精湛、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的政务“帮帮团”队伍,对“老弱病残孕”或家中无亲属办事的特殊人群、弱势群体,由帮办代办员上门提供线下面对面服务和线上帮助服务。
下一步,樊城区将依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对提交的“办不成事”反馈单进行汇总分析、追根溯源,提前研判、趋势感知,实现通过解决一个诉求带动破解一类问题、优化一类服务,以民生“小切口”撬动政务服务能力“大提升”。
(作者: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