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徐严玲)30多年深耕化纤领域,一直在科技创新中,寻求健康、环保、可持续性发展。为实现襄阳绿色崛起,他和企业克服资金、用工、技术等多项难关,毅然选择绿色转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设备安装、调试、加工、生产等系列影响,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科技创新,不仅确保了企业清洁、安全、稳定投产,还研发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助推樊城经济开发区上下游产业链的招引和集聚。
他,就是湖北金环绿色纤维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友春,曾参与完成国家863课题——“生产高强度纤维素纤维的无污染、低成本新技术和工艺”,以及科技部“立式连续过滤机的研制”,并多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植根化纤产业报国有情怀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的确良等“涤纶”衣物的兴起,我国的棉麻纺织业进入高速发展期。1987年,高中毕业的王友春心怀“产业报国”的理想步入成都科技大学纺织化工系,自此,与化纤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1年9月,王友春大学毕业后来到襄阳,加入位于樊城经济开发区的湖北金环,在这个以化纤制造为主业的公司,开始了他将纺织化工知识付诸实践的职业生涯,一干就是三十多个春秋。
初入企业,王友春凭着自己的学识和不断进取的工作热情,从最初的短纤项目建设工艺负责人,先后被提升为长丝二厂副厂长、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兼技术中心主任。职务的提升,也促使王友春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对化纤生产的综合把控能力。
改善化工产业的高污染,一直是王友春心中的理想和情怀,也是他寻求改革创新的不懈动力。工作三十多年来,他积极参与完成国家863课题——“生产高强度纤维素纤维的无污染、低成本新技术和工艺”以及湖北省重点项目——“年产4万吨绿色生物基纤维素纤维项目”,不断在追求化纤行业健康、环保、绿色发展中砥砺前行,并多次获得国家、部省市科技一、二、三等奖。
他将所学运用于生产实践,和团队一起创新的《二步凝固浴溶法制备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方法》《再生纤维素薄膜幅宽调控装置》等,先后获得发明专利证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他所参与或主持的科研项目或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或推动我国国防军工基础材料、生物基再生纤维纤维材料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或切实解决困扰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环保、技术、质量等方面的难题,有力推动了企业及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绿色引领企业转型勇担当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持续推进,国家对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化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2017年9月,在工厂效益不好、人工效率低下和存在废气污染等情况下,湖北金环领导班子做出了公司转型的重大决策。
公司如何转型?转型要做什么?一开始,大家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于是,公司成立了转型专班,从项目的寻找、评估到立项、确定,王友春和同事来回奔波于全国各地,近半年时间,他们行程达数千公里,在多个备选项目目中,最终选定世界领先的绿色生物基纤维素纤维项目及配套的莱赛尔生产线。
莱赛尔生产线从奥地利进口,具有生态环保无污染,科技含量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强的特点,单线可年产4万吨绿色生物基纤维素纤维。由于设备较为先进,当时,仅在国内保定有一家企业引进,生产线的装配、操作和使用均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没有经验就自己探索!”考虑到该项目生态环保无废气排放,产品前景广阔,2018年2月,公司决定引入绿色生物基纤维素纤维项目(简称绿纤项目),同时成立湖北金环绿色纤维有限公司,迈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项目的建设,也得到了襄阳市乃至湖北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2018年度湖北省重点项目之一。
经验丰富的王友春被委以生产安全总监兼技术安全部部长的重要职务,开启了绿纤项目建设的新征程。2019年年底,由于项目资金困难,项目进口设备滞留在武汉汉阳逻港保税区,王友春和财务人员一起四处奔走、想尽办法,最终取得中国银行襄阳市分行的贷款,保障了进口设备及国内设备的如期到货。
2020年,受国内外疫情影响,外方指导设备安装的人员不能按时到达项目现场,为不影响设备安装进度,王友春凭借多年专业工作经验,与外方进行了多次视频会议沟通,并协调、组织团队加班加点,“5+2,白加黑”已成为了他们的工作常态,而他本人也连续一个多月坚守在项目建设现场,督导、检查、核实每一个环节,保证了进口设备、自采设备及配套工艺设备的安装。按照正常的设备安装调试进度,一台纺丝机要调几天,他带领的金环绿纤团队一天就干出来了;造价几千万元的蒸发器吊装就位,外方专家说需要15天,金环绿纤团队2天安装完成终于完成了,抢跑出了令人称赞的金环速度。
技术创新行业引领展作为
设备安装到位,带料调试、开车运行才是关键。整条生产线涉及投料、溶解、输送、过滤、回收、净化等七八个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需恰到好处的匹配,才能使整个生产流程正常运行。
为了项目尽快投产,2020年10月18日,设备安装到位后,王友春就放弃了双休,带领团队连轴转,白天,对每一个环节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调试,晚上,集中讨论解决各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调试回收系统的浓缩工序时,按照外方提供的参数控制,六效蒸发器各区温度和真空度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最佳值,多次和外方沟通,反复试验仍然没有改善,外方专家都几乎放弃的情况下,王友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带领自己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开展试运行分析,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奋战,最后发现外方设备设计存在缺陷,立马召集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系统各参数达到了设计的最佳值。
在调试反应器时,按照外方提供的参数,制出的原液始终达不到要求,王友春和他的同事们吃住都在车间,连续奋战一个月,最终制出了优质的原液。
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行调试,整条生产线6800多个控制点,均实现了实时、精确、在线的智能控制。12月8日,第一批成品顺利产出。
正当团队欣喜不已时,品控部门的产品质量报告给了王友春当头一棒:产品多项指标不合格,仅有20%达到优等品质,可满足市场需求。
“这是什么问题?”王友春在苦苦思索中发现,产品使用说明书上,许多设备的参数给予的都是一个空间范围。如浓缩环节的温度为80℃-120℃,到底设定多少度合适呢?王友春结合整个生产工艺通盘考虑,边测试,边调整,边改造,对整条生产线的温度、压力、风速、时间等进行了数万次的调试,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最终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如今,绿纤产品已广泛应运于纺织服装、高端家纺、美容护理、医卫用品、安全防护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年产4万吨,产值8个亿的最初目标。生产线也安全实现了无废气、废水排放,溶剂回收利用率达到99.6以上,真正做到了清洁、环保、无污染,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贡献了绿纤力量。
如今,金环绿纤公司二期年产6万吨的生产线正在规划布局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单线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备最先进的莱赛尔生产线。王友春表示,将以企业为龙头,招引、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入驻樊城经济开发区,为襄阳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徐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