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只要消防工作需要我,我就会坚定干下去!”已在湖北樊城区汉江路消防救援站工作了16年的杨通炳,如今仍坚守在消防救援的一线,在距离危险最近的地方,守护万家平安,展现担当作为。
16年来,他先后参加救援任务2300余次,抢救被困群众300余人,荣立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并先后被共青团襄阳市委授予“襄阳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被樊城区委宣传部评选为“樊城楷模”。
手拿水枪,也是人民“子弟兵”
1987年9月出生于贵州凯里的杨通炳,从小就对当兵充满向往。2006年6月,他幸运应征入伍,全村人都来欢送。沉浸在喜悦中的杨通炳来到武汉集训,每天就是踢正步、练体能,三个月后才得知,自己被分配到襄阳支队汉江路消防救援站。
当兵摸不到钢枪,每天摸到的只有水枪。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杨通炳一度消沉,他甚至给父亲打电话说想要回家。“当兵光荣,全村人都看着你呢!不拿枪,也能为人民群众服务!”父亲的一席话,让杨通炳静下心来,决定先干两年试试。
2007年5月,在消防救援站学习了半年多的杨通炳有了一次实战的机会。当天下午,站里接到一位司机的求助称,自己开车路过邓城大道时,轿车突然自燃。麦收季节事情多,站里大部分消防员都出去忙碌了,指导员便带着杨通炳等几个新人赶去救援。
到了现场,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杨通炳举起水枪只想救火。水枪上还没有连接水带呢!在指导员的指挥下,几个新人慌忙接上水带,60、80的接口差点弄错,一番忙乱,终于将大火扑灭。司机又送纸巾擦汗又买水,还握着杨通炳地手连声说感激。
“救火,能帮助别人,还挺受人尊重。”这次经历给了杨通炳极大的信心,从此他更加苦练救援技能。“手拿水枪,也是人民子弟兵,只有能力突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冲锋在前,勇当救援“1号员”
2007年9月,韩庄社区一户人家的煤气灶突然起火,吓坏了家中的老人,邻居急忙报警,班长就带着杨通炳赶赴现场。“你先进去寻找着火点,我在外安排灭火救援。”在班长的指挥下,杨通炳一个人摸进了起火的房屋,浓浓的黑烟让他瞬间啥也看不见,虽然戴着氧气面罩,但还是很害怕。
杨通炳一只手握着手电筒,一只手摸着墙往前走,似乎是在客厅转了好几圈,始终没有突破。“往温度高的地方走!”班长一声大喊,给了杨通炳提示,他终于摸到了厨房门。拉开门,煤气灶燃起高高的火苗映红了整个墙面,杨通炳迅速冲上前找到煤气坛,及时关闭了通气阀门,随后在同事的协助下,大家合力将火扑灭。
这是杨通炳在同批新人中第一次冲锋在前,让他倍感荣耀,之后,一遇到消防救援,他都积极要求参与,逐渐成长为救援“1号员”。
2014年6月,樊城区王伙村一冷库制冷车间液氨储罐发生泄漏。接到报警后,杨通炳随队友一起前往事发地点。赶到现场时,厂区里已经弥漫着刺鼻的臭味,车间泄漏点被白雾笼罩,并发出“呲呲”的声音。“先要关闭液氨储罐阀门!”杨通炳冒着皮肤灼伤、身体中毒的危险,简单防护后,便冲进了车间。
2015年夏季,一辆满载甲醇的化工罐车和一辆煤炭货车发生碰撞,罐车尾部起火,不及时处理不仅会酿成大火灾,甚至会发生爆炸。消防员赶到现场却发现,甲醇罐车有好几米高,人站在地面上无法精准扑火。
“时间就是生命!”望着周边不足十米的居民楼和100多米处的加油站,杨通炳决定率先爬上煤炭货车的车头,近距离用消防水枪向起火点灭火。火势逐渐被控制,同事们都问他,万一发生爆炸怎么办?杨通炳斩钉截铁地回答:“1号员,就是离救援最近的地方!”
坚守一线,青春助燃“火焰蓝”
2017年2月,杨通炳被任命为襄阳支队汉江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虽然从事管理岗位了,但热爱救援,倍感职业荣耀的杨通炳舍不得离开一线,每遇重大救援任务,他都亲自到现场担当总指挥,用丰富的经验指导年轻消防员。
2018年1月,樊城柿铺一家纸业厂房起火,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时,火势早已迅速蔓延,仓库随时都可能倒塌,祸及周边建筑。几名消防员手持水枪,迎着火势正面喷水,却没有明显效果。杨通炳仔细查看现场后,做出了“找到起火点、先扑灭火源”的决策。
杨通炳带领几名同事,绕到了厂房的后门,从火势的侧面出枪射水,很快将火势控制。这也让杨通炳感觉到,救火不仅要有熟练的技能,更要有丰富的应对经验,一场救援,方式也很重要。
此后,在新进消防员的培训中,杨通炳不仅注重各项技能训练,更重视消防员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他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新业态的兴起,让消防救援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可能,他将坚守在一线,守护百姓平安,守护战友安全。(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白菲斐 樊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