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他带领的团队实现单孔钻进1252.89米、1661.97米、2600米、2873米,使湖北省地质局岩心钻探最深孔纪录接连刷新;他带领的团队多次获得湖北省工人先锋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巾帼文明等高层次荣誉;他培养的3名年轻人参加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优秀奖……
他,就是湖北省最美地质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先进生产者称号获得者——现任湖北省第八地质大队鄂西北地质矿产勘查院(以下简称地勘院)院长的陈兵。
关键时刻勇挑重担
1989年毕业后,陈兵就来到地质八大队,成了一名地质人。
“当时地质工作不景气,我被派驻在深圳做项目。”陈兵说,这一待就是十年。
2000年,随着地质事业的发展,陈兵被抽调回来,进入地勘院。从几乎无人问津,到2004年地质项目占到襄阳份额的一半,陈兵做到了。
2005年,鄂西北地区急需建立一支地质找矿的专业钻探队伍,地质八大队决定成立探矿工程队。可是,已中断近20年的探矿队伍重组起来谈何容易?
经过慎重考量,长期奋斗在工勘施工生产管理一线的陈兵进入了组织的视线。
“当时整个地质钻探市场处于低迷期,组建探矿队,人员设备、市场前景、个人经济收入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加入探矿队,就意味要冒很大的风险。”陈兵说,在一无工人、二无技术、三无设备的情况下,他开始了艰难的组建之旅。没有工人,他就从工勘施工单位的操作手中抽调,一一登门,挨个做通思想工作;没有技术人员,他就自己从书本上寻找方法、向退休老钻工请教经验,再手把手地教给年轻技术员;没有设备,他就带着一帮人,自己动手修复那些老旧设备,从兄弟单位借来一些通用器材组装设备。东凑西拼、简单培训之后,总算拉起了一只初具规模的探矿队伍。
这一干又是12年。
2017年,鄂西北工程勘察总公司经济效益低迷,人员组织涣散,亟须过硬的掌舵人。经过考察,陈兵再一次进入组织的视线。经过一年多的管理调整与技术带领,勘察总公司逐渐走上正轨。
2018年底,按照发展要求,地质八大队计划筹建环境地质中心,陈兵又一次进入组织视线。从人员抽调到科室设置,陈兵又一次勇挑重担。
2020年国家提出战略性矿产开发战略,2021年元月,地质八大队组建鄂西北地质矿产勘查院,陈兵第六次被委以重任。
“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接到组织安排时多少心里有些委屈,但是,委屈后我更清楚,这是对我的信任,而我对地质队的感情,让我也清楚每一次的调整都是单位转型关键期,我必须接过担子,而且不容有失,必须担起担好。”陈兵坚定地说。
磨砺探索屡创新高
地质工作不仅环境艰苦,还要有科研探索精神。
2005年,探矿队成立,实施的第一批钻孔布置在了荒无人烟的神农架冰洞山上。这里山高路陡,人烟稀少,盛夏密林里蚂蝗、毒蛇时常出没;深秋后有没膝的大雪、凛冽的北风,施工环境极其险恶。施工设备只能运到海拔近800米的公路尽头,工作区域与公路还有1600多米的落差,只能将十几吨重的钻机拆卸成一个个小部件,肩扛背驮往山上搬。
每当这种时候,陈兵总是冲在最前面,遇到雨雪天,山陡路滑,他不知摔过多少跤;枝繁叶密,他不知多少次被树杈刮破划伤,但他从没抱怨过。
陈兵一直致力于科技攻关。2007年至2010年,他率领技术攻关小组完成了《复杂地层钻进工艺技术研究》《破碎地层(冲击回转)快速钻进工艺技术研究》两项省局科研项目。2012年至2013年,他带领技术攻关组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难取芯地层钻进技术研究》的分析研究及现场试验工作。2013年至2014年,联合武汉城市地质工程院开展了《复杂地层钻探新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2014年通过验收并获省局科技二等奖。2015年,针对页岩气调查井钻井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开展了《泥页岩泥浆体系应用研究》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投入现场应用。2013年、2015年两项科研成果获局科技成果二等奖。
在探矿队的12年里,陈兵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优秀作风,感召着、激励着探矿队的所有职工,克服施工中遇到的种种技术难题,承担着局、队重要地质工作项目的岩芯钻探工作,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0万多米。连续三次刷新并始终保持着湖北地质局钻探最深孔记录(单孔2600米)。2010年探矿工程队七号机台获得“湖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1年该机台又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4年探矿工程队五号机台获得“湖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第八地质大队探矿队已经成长为该局技术最强、管理最规范、战斗力最强的探矿队伍之一。
运筹帷幄开拓市场
作为一名科技型的基层领导,陈兵既要带领团队不断进行科技攻关,还要运筹帷幄,考虑单位发展壮大。他总是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随着探矿队技术不断成熟、设备不断引进、效率不断提高、队伍不断壮大,钻探工作量逐渐呈现间歇性不饱和、机台和人员闲置的现象。作为管理者的陈兵,又开始积极开拓商业性钻探市场。他利用探矿队在钻探界的知名度,组织人员收集信息,积极对外联络,寻找商机,成功地在周边地区开展了商业钻探项目,一流的业绩,让他们成为四川龙蟒集团、宜昌兴发集团、中海油等大型矿业企业首选的探矿队。
不仅如此,陈兵还把品牌打到了国外。2008年,接到蒙古国哈拉特矿区的钻探任务后,他积极筹备,精心安排,并实地考察,克服了资金压力、语言障碍、设备出关难、施工环境恶劣、职工生活不适应等困难,5月出队,11月圆满完成任务回国,为探矿队在国外树立了品牌。
2014年,湖北地质局吹响了地质事业科学转型发展的号角,陈兵带领探矿队率先进入页岩气调查、评价领域,打出了湖北省页岩气调查井“见气”的第一钻,完成14口页岩气调查井的钻探工作。
随着页岩气资料井施工竞争越来越激烈、页岩气钻探价格已低到底谷,陈兵带领探矿队经过市场调研,结合国家的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性指导意见,决定把地热勘查、开发利用作为今后探矿队转型发展的方向,以期获取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
2018年组建环境地质中心之时,也正是提出生态修复的重要节点,陈兵紧抓湖北省地质灾害综防体系建设的东风,并前瞻性的将生态修复纳入中心建设的重点之一,在人员配备和科室设置上科学谋划。
地质灾害综防体系建设需要与地方政府部门紧密联系,陈兵就一改科研人员的性格,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联系沟通合作。2019年至2021年间,陈兵主持襄阳市、随州市、十堰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共申报项目36项,成功入库29项,批复实施项目11项,批复总额达到6700余万元,惠及1446人,保护受威胁资产约1.9亿元。
从科研人才向管理人才的转变,谈何容易?“疫情期间,陈总读完了《总经理秘籍》,在他担任环境地质中心的两年时间里,我们也都养成了勤学的习惯。”环境地质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安说。
关心关爱培育人才
在探矿队组建之初,陈兵就在思考,如何建立学习型队伍,全面打造核心竞争力,奠定单位持续发展的基础。
陈兵首先对班组建制进行整合,建立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互帮互助的机制。在野外施工时,这样新老搭配的人员配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老同志、技术水平高的同志现场实际操作演示,技术人员及时答疑解难,机台之间共同探讨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等场面随处可见,极大的促进了工人技术能力的整体提高,传、帮、带蔚然成风。
同时,陈兵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全员操作水平。每年收队之后,陈兵就专门聘请机械专家、钻探专家、安全顾问,对机械原理、操作方法、孔内事故的预防等技术问题进行全方面培训。培训结束时,进行技术比武,将学与用强有力地融合起来,取得实效。探矿队职工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整体提高。2011年7月,国土资源部举办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陈兵选派3名技术精湛的工人参赛,都获得了优秀奖,被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授予“湖北省国土资源系统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18年组建环境地质中心时,陈兵根据年轻人的专业特长进行科室安排,并开展“竞聘上岗”的方式,给年轻人施展才华的机会,给年轻人足够的施展空间。
一批批新招的毕业生和多所地质院校的学生在陈兵的带领下,慢慢成长起来,一批年轻地质工作者已独当一面,挑起重担,弥补了该队地质员急缺的现状。
陈兵还主动帮助青年人解放思想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传授业务技能的同时,不忘加强对他们进行“三光荣”传统教育,经常利用项目协调会或工作间隙与他们谈心事、谈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青年人做出表率。
在他的影响下,一支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地质队伍和科研团队被打造出来。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是地质勘探员的“三光荣”精神,也是陈兵一直以来的信仰和精神指引,“只要还能干得动,不管被调到哪里,我都要好好干,好好培养年轻人,我要为地质事业奋斗终生。”陈兵语气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