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居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唐玉敏
我叫唐玉敏,是樊城区第二届至第六届,连任五届的区人大代表,现任樊城区中原街道董家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从1999年担任樊城区人大代表以来,我一直在社区一线工作。作为社区带头人,我深知,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疫情期间,我带领大家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我本人也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我更知道,必须履职尽责为民排忧解难,才能成为选民心中的“好代表”、社区群众的“主心骨”、邻里乡亲的“暖心人”、奋进前行的“领头雁”。
“你们谁都不许冲在我前面!
董家台社区紧邻襄阳火车站、汽车客运中心站,流动人员多,管理难度大。此外,在0.36平方公里的辖区,居民小区11个,大都是破产企业家属院;还有1个居民自建住房小区,人口3016户,6432人。
2020年1月下旬,新冠疫情暴发,这给地处火车站周边的董家台小区带来了巨大的防控压力。那年的正月初一,我在社区支起了一张床,每天看着外面的万家灯火,忧心忡忡。从那天开始,我每天拉起了社区的大音响,走街串巷,在每个小区、每条街道开始大声喊话,宣传防疫知识,引导居民群众居家隔离,大家都亲切地叫我“大喇叭老唐”。居民竟然把我的喊话拍成视频发到了网上,一时间“老唐喊话”在网上流传,襄阳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甚至央视也相继报道了我的这一花式拜年。
我们在全市做到了最早封控隔离,但仍有3位居民最终确诊。记得第一例病例是个老太太,被武汉返乡的女儿传染。当听说要把这位确诊老人转到医院时,恐慌开始在社区干部间传播。
关键时刻,我站出来鼓劲大家:“我是人大代表,又是社区书记,以后凡是转运病人,必须我先上!在我倒下之前,你们谁都不许冲在我前面!”
我觉得,我的孩子都成家了,我还当了外婆,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我没有什么遗憾!但社区很多干部还是年轻人,他们还很年轻,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这个时候,我必须冲在最前面。
当时社区还没有什么防护工具,我就穿着雨衣,戴着很薄的口罩,背着洒农药的箱子,装了满满一箱消毒液,就去了老人家里。上楼梯的时候,消毒液一喷出来,楼道里的灰也扬起来了,我心里其实很害怕,感觉这些灰尘夹杂着病毒像恶魔一样向我扑面而来。我一边怕,一边哭,还是忍着恐惧,把消杀工作做好,把老人转移到医院去,把密接家属送到了隔离点。等人都走了,我感觉自己像被抽空了精神,一下子瘫在路边,好久都站不起来。
在我们的努力下,社区3名确诊病患康复出院,没有发生一例死亡病例,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
“我就想给您讲讲我的故事!”
由于在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我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市同时获得两项“国字号”荣誉的,只有我一人。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会后省委组织部领导代表大会向我们颁发了证书。
大会召开前,我们提前48小时抵达北京隔离。大会召开的前一晚,我在驻地花园里散步,遇到了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和时任湖北省长王晓东。那会儿,我心情非常激动,鼓起勇气主动上去介绍,“应书记,我是来自襄阳的‘大喇叭老唐’,我想给您讲讲我们社区的抗疫故事。”
可能疫情给我带来的情绪太深刻了,各种五味杂陈的感受需要有一个出口,我就滔滔不绝和应书记、王省长聊起了家常——疫情封控时居民吃不上新鲜菜,我在樊城区人大代表的微信群里看到韩建新代表抱怨村里蔬菜卖不掉运不走的信息,于是我马上联系韩代表,结合居民需求,每三天往返50多公里运输新鲜蔬菜,满足居民需求,后来这一做法在全市推广,变成了疫情期间人人称赞的“蔬菜包”;疫情封控在家的居民们趁着好天气出门聚集晒太阳,我劝阻喊得口干舌燥,效果却并不明显。居住在社区的区人大代表郭强在刑警队工作,他和刑警队员们一起,配合社区劝返居民,效果特别好;在襄阳开展的“党员双报到”活动中,许多党员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一个晨光小学的学生感慨于社区细致入微的工作,疫情结束后,专门给社区送来了感谢信……
对于我身边发生的各种感人事迹,我如数家珍。应勇书记听得津津有味,对襄阳的疫情防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临走时,应勇书记主动说:“我听过你的故事,襄阳的工作也做得很好,你把襄阳的抗疫先进都叫来,我们一起拍个照吧!”
我开心不已,赶紧把大家都叫到花园里来。拍照时,考虑到前面自己的莽撞,感觉不好意思,我主动站到了后面。可是应勇书记却主动把我拉到他的身边,留下让我难以忘怀的一张合影和一段记忆。
我们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时,多次被如雷的掌声打断,他自己也多次哽咽。当他提到“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时,疫情期间的一幕幕涌向脑海,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如今,疫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疫情期间,我在朋友圈里发的141条与疫情有关的信息,我却舍不得删掉,时不时还要翻出来看一看。我必须记住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感谢大家选我当人大代表。我也时刻提醒我自己,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不能愧对组织的培养!
“书记,我想请您来调研”
20多年来,我严格要求自己,把人大代表的精神默默传承和坚持下来,努力推动解决了一系列居民诉求强烈的问题。
辖区火车站家属院常年无人管理,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家属院的地面、墙面和下水道改造一新,但房顶没有纳入改造范围,12户顶楼家庭50%有严重漏水现象。作为人大代表,我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也在区人大会上提交了相关建议,但因为没有政策和资金支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2020年年底,区委召集人大代表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会议结束后,我专程找到区委书记郭方芳,将火车站家属院作为“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暖和物业)移交家属院的典型案例讲给她听,希望她作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能来现场调研,帮助推动解决居民们遇到的难题。没想到,一个星期后,郭书记就带着分管副区长、区住建局、区财政局等相关负责同志来到火车站家属院实地调研。
她来的那天正好下着大暴雨,她随机走进一户顶楼人家,两室一厅的房子里住着人老三代5口人,由于房顶漏水,卧室和客厅里堆满了接水的瓶瓶罐罐,一家人只能挤在客厅一个不滴水的小角落打地铺里睡觉。
看完这家人的情况,郭书记的眼里也满是泪水。她要求相关部门对“三供一业”移交家属院进行摸底调查,把类似的问题归类总结,区委一并研究解决。针对火车站家属院的特殊情况,她要求2021年雨季来临前必须解决。最后,在区委、区人大的推动下,相关部门通力协作,2021年4月份,施工队进场,6月份完成了居民楼楼顶维修,彻底解决了难题,居民们纷纷拍手称赞。后来还专门给社区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我很感谢居民和选民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要用炽热的为民情怀,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和履行代表职务,让居民和选民安心、舒心、开心、放心。
(作者系樊城区第二、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