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世豪)樊城区太平店镇小龙洲华瑞农业家庭农场机声隆隆,一块稻茬小麦单产“冠军田”由此诞生。
2024年5月25日,省农科院、襄阳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专家对太平店镇华瑞农业家庭农场承担的稻茬小麦高产攻关示范方进行了实收测产,亩产602.6公斤创下全省稻茬小麦单产新纪录,打破了随州曾都前年创造的水田小麦亩产594.2公斤的纪录,湖北水田小麦亩产首次突破600公斤大关。这一切,凝聚着一名人大代表的心血和汗水。
2021年,太平店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张随成成功当选樊城区太平店镇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田间地头,不再只是他工作挥洒汗水的地点,也成了他联系选民最好的阵地,为选民答疑解惑,收集选民意见和心声成了他新的职责,为产业发展助力,运用高新科学支持为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扎根农村 追梦逐行终有成
在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可水稻冬闲田利用率却不高。近年来,为了打造“吨粮田”,各地广泛推广“稻茬麦”,即一季水稻加一季小麦的种植模式。但水田里种小麦,产量极不稳定,造成了水稻冬闲田摞荒现象日益严重,利用率不高。
为了打造“吨粮田”,积极推广“稻茬麦”,张随成充分发挥高级农艺师所学所长,注册成立了华瑞农业家庭农场,在小龙洲村建起了自己的试验田,带领广大农技人员深入吃住在田间地头,除了使用湖北本土耐湿高产品种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以往的播种和田间管理模式,运用独创的匀量播种技术、机械开沟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逐项击破病虫草害、渍害等多项稻茬小麦增产障碍,让水田小麦实现了稳定高产。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副所长朱展望说:“湖北这项技术的成功经验,对全国其他地方的稻茬麦区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对提高水稻冬闲田的利用率,提高国家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扎根一线 深耕细作成佳绩
当你行走在太平店镇的乡村,总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笑容满面的男人被一群农民围在中间,问这问那。张随成说“人大代表要为人民,我喜欢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农民群众答疑解惑,有时候推广出去新的技术或者品种能让他增产不少,他过来跟我报喜的时候我也发自内心的高兴。”
张随成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经常行走在田间地头,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地服务在农业第一线,一干就是30年。
张随成积极引进使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带领农技人员,跑遍全镇每个村组,认真做好田间记录、农时记载、资料图片等档案收集,严格操作规程,反复试验,从中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其中通过引进“大球盖菇农作物秸秆利用种植技术”,建立了湖北力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大球盖菇示范种植基地。截至目前,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余种,推广面积达80余万亩;共采土样500余个并送验,累计推广测土配方面积达70余万亩,测土配方覆盖率达90%以上,增收节支1000余万元,促进了全镇农业增产增收;科学建立固定监测点位30个,实现农作物病虫全面调查监测,累计编发植保情报50余期,防治面积达30余万亩,有力挽回经济损失高达2500余万元。
2022年9月,张随成参与编写的16.8万字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教材《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一书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扎根基层 倾情服务为人民
听民心,察民情,解民忧。农村出身的张随成深刻地明白老百姓对技术的渴望,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帮助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才能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科技强农。
为了搞好农技培训,张随成常年深入田间地头,开设田间课堂、室内培训讲课,摸索实行了一个推广专家+指导员+示范户+农户的模式,培养指导了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6人。他坚持每年联系经营示范主体、种植大户等100余户,将农技知识扩展到每家每户,农业技术培训累计达2000余人次,其中部分高手能人成了农村科技致富的领头雁,有的成为了太平店镇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他自己也被评为“湖北省最美农技员”“襄阳市农业乡土专家”“樊城楷模”等荣誉称号。
张随成始终将自己“农技工作者”和“群众代言人”的双重身份铭刻在心。他说:“人民选我当代表,那我就应该去代表这些人民来发言,我对自己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是要服务好群众,立足本职工作为群众解决困难,第二是要倾听群众的心声,为群众发声。”这些信念和初心支持着他,让他把农业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通过实际行动推动了乡村振兴,保障了粮食安全。
(作者:王世豪)